從5月開始,OTA平臺又到了新一季的財報比拼節(jié)點。半個月前,同程藝龍公布了新一季財報。6月3日,途牛也發(fā)布2021年Q1財報。本季度凈營收7740萬元,同比下降55.5%。展望未來,途牛預計2021年第二季度凈營收將在1.429億元至1.497億元之間,同比增長320%-340%。
上市七年來,途牛僅在2018年有所盈利,曾經的跟團游龍頭如今陷入低谷,途牛的產品邏輯出現了什么問題?未來的途牛還有希望扭虧為盈嗎?伴隨著國內旅游業(yè)的加速復蘇,居民出行需求高漲,面對抗疫新思考,途牛未來發(fā)展和轉型是怎么樣的?結合這份最新財報,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。
出境游業(yè)務全面停擺 途牛營收下降但虧損收窄
根據財報數據顯示,途牛Q1營收同比下降55.5%。
途牛方面在財報中稱,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病毒的暴發(fā)和傳播帶來的負面影響。2021年Q1途牛打包旅游收入為4540萬元,比2020年同期同比下降62.3%,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病毒的暴發(fā)和傳播影響,前往國際目的地的旅行減少。
根據此前途牛的預計來看,2020年Q4虧損9.02億元,預計2021年Q1收窄至60%-65%,也就是5.4億元左右。由此可見,途牛本季度凈虧損4160萬元,虧損收窄的成果顯著。
但是,值得注意的是,上市7年以來,只有2018年盈利,拋開受疫情嚴重沖擊的2020年,在疫情之前,途牛財報慘淡,長期處于虧損狀態(tài)。
為什么途牛不斷在虧損?
美股研究社認為,與其他OTA平臺不同的是,途牛一直走“小而精”的差異化路線,主打出境跟團游的打包產品。專注于這一個細分品類,是途牛曾經的優(yōu)勢,也是制勝法寶。但是從品類來看,疫情沖擊最嚴重的也是出境游,所以途牛單一的收入結構導致抗風險能力弱。
事實上,從整個環(huán)境來看,我國旅游業(yè)正在不斷復蘇,清明、五一假期出游數據都顯示出強勁增長。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2021年五一假期期間的出游人數達2.3億人,同比增100%,較2019年的1.95億人增17.9%;2021年“五一”期間的旅游總收入達1132.3億元,同比增138.1%,較2019年的1176.7億元降3.8%。
整體來看,2021年五一假期期間,旅游消費潛力得到充分釋放,旅游人數較疫情前已回正、且創(chuàng)新高,旅游收入較疫情前雖仍有差距,但差距較小。
對比攜程的Q1數據,途牛交出一份不太令人滿意的答卷。
由此可知,即使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,途牛業(yè)績指標也是呈現出不斷下滑的趨勢的,說明在疫情之前,途牛的問題就很嚴重了。
戰(zhàn)略布局失誤錯失增長點, 途牛掉隊OTA平臺
2010年,途牛旅游網獲得DCM領投、戈壁跟投的1000萬美元B輪投資。2011年,途牛完成由紅杉資本、樂天集團、DCM、高原資本等聯合投資的約5000萬美元C輪融資。2014年5月10日,途牛成功登陸納斯達克,繼攜程、去哪兒、同程藝龍之后,成為第四家在美上市OTA平臺,躋身OTA第一梯隊。
“要旅游,找途牛!”曾經憑借這一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語,途牛是人們選擇跟團游的第一選擇。但為何現在的途牛逐漸掉隊,甚至一度面臨退市危機呢?
首先,途牛與其他OTA平臺的差異非常明顯,攜程、同程藝龍、飛豬等都主做機票酒店,而途牛專注休閑旅游,絕大部分是打包產品,超過70%的業(yè)務量來自出境。相對比攜程和同程藝龍在機票、酒店領域的護城河優(yōu)勢,途牛掉隊了。等到布局的時候,已經追趕不上。
曾經途牛和同程藝龍不分伯仲,如今市值尚不及同程藝龍的零頭。
其次,途牛重營銷,輕業(yè)務。在2017年之前,途牛大力度的燒錢營銷擴張,導致虧損逐漸加大。2014-2015年,途牛在品牌營銷上投入了大筆資金。簽下林志穎和周杰倫啟動“雙代言人模式”。同時還一口氣贊助了《爸爸去哪兒》、《非誠勿擾》、《奔跑吧兄弟》、《中國好聲音》等多個熱門綜藝。
有媒體報道稱《奔跑吧兄弟》第四季的特約合作資格為1.485億元。數據顯示,途牛2016全年市場營銷費用占總運營費用的61%,同期攜程是36%。
然而,途牛的營銷高投入并沒有給營收帶來提升。燒錢打廣告反而虧損擴大。高昂的營銷投入以及門店覆蓋成本換來的是,2016年-2018年,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分別達到24.27億元、7.73億元、1.88億元。
持續(xù)虧損引發(fā)了途牛更多的問題。
一方面,途牛的核心高管紛紛出走。2016年6月,途牛創(chuàng)始團隊核心成員CMO陳福煒離職。2017年11月,聯合創(chuàng)始人、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嚴海鋒及首席財務官楊嘉宏離職。途牛也屢次傳出裁員消息。
另一方面,加上疫情影響,雪上加霜的途牛持續(xù)下跌,站在退市邊緣。原本的大股東京東割肉出清給凱撒集團。
一系列負面事件,讓市場與投資者失去信心,從而少了發(fā)展資源和動力。面對疫情新思考,途牛倒也沒有消極應戰(zhàn),仍在主動的積極自救。
積極轉型尋求自救 途牛還能追趕攜程嗎?
從近期的動向來看,途牛不斷的調整業(yè)務重心、加速產品升級、探索新興渠道,積極恢復國內游業(yè)務。隨著跨省游的恢復,途牛以高質量為原則深耕國內游,在2020年Q3季度,途牛“高品質跟團游”產品品牌“牛人專線”實現全面升級,啟用全新LOGO,繼續(xù)升級產品,改善服務細節(jié)。
在預訂數據方面,3月16日,途牛會員日當日銷售額環(huán)比上一個會員日“1·16會員日”增長超10倍。4月16日,會員日單日總銷售額超2000萬元,且度假產品銷售額突破2020年峰值。
在出游數據方面,清明小長假期間通過途牛預訂出游的人次同比增長超3倍,五一長假期間GMV同比增長超4倍。
同時,途牛繼續(xù)拓展直營地接服務網絡,新增籌建兩家隨往直營地接社。一季度,使用直營地接的產品GMV占打包旅游產品GMV的三分之一。在導游服務方面,途牛持續(xù)賦能導游服務,通過廣泛的技能培訓拓展導游個人技能,以實現導游服務的差異化,同時提升導游自身的競爭力。
可以看出,途牛試圖通過提供更貼合消費者出游需求的跟團游項目,通過提升服務賦能來提振自己的主營業(yè)務團游,借此提振股價和業(yè)績。
美股研究社認為,疫情改變了全球旅游業(yè),這既是危機,也是機遇。
我國旅游行業(yè)不斷回暖,從官方發(fā)布的五一數據以及其他OTA平臺一季度的業(yè)績就能得以佐證。同時,疫情催化我國旅游業(yè)數字化變革,第一大變化是下沉市場迅速開發(fā)。第二個變化在于本土精品線路興起。
在下沉市場方面,跨省游,短途游成為消費者在小假期出行的首選。在精品路線方面,原有中高端用戶的跨境游需求逐漸向國內轉移,新型定制游產品能夠適應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,滿足消費者希望獲得更高質量體驗的需求,比如小團游、免稅游、精品定制游、主題游等新消費受用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,逐漸成為未來發(fā)展的重點。
以海南為例,根據海南省官方數據顯示,目前??诠灿?家免稅購物中心,今年一季度,??谑须x島免稅銷售額達31.3億元。離島免稅已成海南旅游“主打品牌”,有力拉動了旅游消費。
如果途牛能抓住當下旅游趨勢,在這個方向上去發(fā)力,挖掘更多的低線城市用戶,開發(fā)更適合當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,或許能提升自己的競爭力。
此外,去年途牛也在積極擁抱短視頻,CEO開抖音直播帶貨。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。此前攜程CEO梁建章也通過親自下場直播帶貨,為攜程站臺,挽回了疫情期間的一些損失。若途牛也能更好地利用互聯網,加大在線直銷的力度,提高運營效率,未來扭虧為盈不是沒有機會的。
總的來說,采取措施積極應對是好事。途牛及時地調整了戰(zhàn)略,有希望在未來提振業(yè)績,給市場和投資者更多信心,從而扭轉頹勢。
本文來源:美股研究社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申請創(chuàng)業(yè)報道,分享創(chuàng)業(yè)好點子。點擊此處,共同探討創(chuàng)業(yè)新機遇!